社團法人基隆市呂仙祖慈善功德會   



 

         

 

仙公祖慈悲,保佑一方生民。歡迎瀏覽本宮網頁,接觸呂仙祖教法,更竭誠歡迎前來本宮參香。
 
 

            

   

 
 

地址:基隆市西定路398巷20號之1     GPS:25.141 / 121.726        (可由復興路郵22支局步行進入)

電話:02-2437-1755,02-2436-6641  郵政劃撥帳號:18489797

服務時間:週一至周六,上午8時至11時30分,下午13時至17時。

 

 
 

簡      介

 
 
       一群由基層民眾(呂仙祖信徒)組成之慈善團體,成立於民國74年,迄今已30年。會長黃建雄先生 說:本著默默行善,濟助為念的慈悲胸懷,集結會員及善信大德所樂捐的急難救助善款,發揮「慈悲喜捨莫貪功,善行布施廣積德」之真言,如願善遷、行方便、種 福田、集諸信、結善緣。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將自己的一份愛心幫助別人遠離貧困。本會所舉辦的活動包括提供愛心服務、慰問貧民、發放愛心物品、固定捐款 幫助弱勢團體、義賣活動、急難救助、義剪、捐血及社會志願服務工作。感謝所有認同本會宗旨的會員善信與會友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的精神,扶弱濟群,奉獻心力。基隆市呂仙祖慈善功德會全體會員暨理監事,竭誠歡迎樂善好施大德踴躍申請加入本會,共同實踐『呂仙祖南宮孚佑帝君』慈悲 喜捨之聖恩。
註:囿於財力,本會救急慈善義舉,暫以基隆市附近地區為範圍。       
 
 

沿      革

民國74年,歲次 (乙丑),一群呂仙祖信徒從閒餘聚集談道,席間言及呂仙祖慈悲善心渡化眾生,但仙祖聖誕卻少有人知道,乃籌備呂仙祖聖誕紀念日,廣為推廣,由劉善士擔任發 起人,期間仙祖降鸞指示,創始會員人數,從其聖誕四月十四日之數,自此決定以年四月十四日由四十四名會員正式成立基隆市呂仙祖聖誕基金會,並召開第一屆第 一次會員大會。

        次年多位信徒虔心有意參加本會,故叩求呂仙祖慈悲懷准增加會員,爾後向行政單位報備,成立「基隆市呂仙祖聖誕慈善基金會」,本著呂仙祖民胞物與的精神,致 力慈善工作,深獲各界好評。會員人數亦與日倶增,為使會務運作更透明化,組織發展更健全,遂於民國83年召開第四屆第三次會員大會,會中決議向基隆市政府 申請立案,並更名為「基隆市呂仙祖慈善功德會」,申請提出後,迅速獲得市政府行政機構的核可,並荐准成立,感念諸位會員,創會艱辛,特以此文紀念。

創會發起人:

劉有係、劉茂進、黃 建雄、劉東水、劉桂英、鄭春生、李清漢、江丁貴、陳金發、林世雄、邱雲清、王陸金、邱阿昌、謝子發、陳楊芙美、江華美、李德宏、黃正得、黃陳月英、     張自水、方秀雲、張學勤、趙克輝、許金標、呂子卿、呂淑惠、陳淑捐、劉曠太、劉冬明、曹周英珠、羅和平、許國瑞、賈東海、鍾賴慶、呂學等、蕭茂庚、林耀 增、張三博、         劉有伯、劉桂瑩、郭朝順、劉明清、方承忠、陳素雲。


  
 
 

      興 建 會 館 緣 起

本會成立於民國 七十四年歲次乙丑;創會之初,由四十四位熱心公益,愛心助人的善士 ,秉持著呂仙祖悲天憫人、樂善好施、救世濟人的明訓;發揮人饑己饑、人溺己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愛精神。拋磚引玉,合力籌募善款, 歷經廿九個寒暑,日積月累,從不間斷,無私的奉獻,拯濟急苦。迄今,本會已擁有三百多位會員,加入我們這個服務公益,救助貧困的團隊,為慈善志業,盡心盡 力。

         餐風露宿、沐雨櫛風雖忝為修道人的擔當,但無莊嚴道場以接引初機,卻有無法弘道利生之憾。所以大家一致決議,要為興建會館而努力,以奠定成辦功德的基石。 建館之初,由於經費短絀,遭遇很多的困難與阻礙。直到民國八十四年農曆元月五日,遇到善心人士張修萌先生,發大善願,行大佈施,慨捐租用部份土地乙筆, 做為建館基地。更由於興建會館工程需驀措大筆經費;便召集會議,成立籌建委員會,黃建雄先生擔任總召集人,廣邀眾多委員與幹部,一心一德,出錢出力,對外 也進行募捐,終能集腋成裘,積砂建塔。聚資既成,啟建會館之期亦指日可待矣。遂稟奏呂仙祖降鸞垂示,擇訂吉日良辰,於是年農曆三月十二日巳時破土開工啟 建。

        「慈恩深似海,功德殊難量」;呂仙祖的聖蹟顯化,托夢指示,會有信眾前來捐獻。翌晨,果然有台北林口王陳娘老夫人,九十多歲高齡,言明

呂仙祖在夢中指 示要她來此種福田。開工當日,攜孫兒為她祝壽禮金數萬元,悉數捐給本會。隨後更有多位善士,到達會館捐獻善款,以解燃眉之急。荷仗呂仙祖浩蕩神恩之助緣感 召,讓所有參與信眾,一時信心大增,大家同心協力,工程也迅速的在一年內,順利的將兩層樓面建築完成。會館面積近百坪,內部的軟硬體設備,也需要龐大經費 開支;幸遇諸大善士踴躍捐款,方臻倶足,善哉盛舉,謹此一併感恩。本會顧問朱麗水大德,樂捐辦公桌椅、櫃子;委員林文忠、李榮源大德,捐建大殿的大理石神 棹;里長陳文宗大德贊助地碑舖設;電燈照明設備全部由李清漢大德捐獻;同時尚有諸多善信大德,也同樣捐助各項設施,使得會館能夠莊嚴殊勝,圓滿落成,磐基 永固矣。

        會館落成之後,復於民國八十四年歲次乙亥,農曆十一月初六曰,為呂仙祖金身開光點眼;旋即於初十日丑時,邀集本會會員與眾善信,啟建呂仙祖安座大典,恭迎 聖駕降臨,孚佑群生。本會一樓亦設有圖書館,當天九時,由地方首長與民意代表共同出席剪綵,正式落成啟用。提供給兒童、學子良好的讀書環境;二樓則恭奉 「孚佑帝君呂仙祖金尊」,供信眾膜拜。此外,全館啟用後,所需水電及管理修繕費用,本會歷年來都有啟建奉點太歲燈、光明燈為信眾消災植福的法會,可平衡開 支;從未動用各類濟貧、急難救助、清寒獎學金等專案善款。

        為紀念先賢大德,創業維艱,蓽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大無畏精神,種福田於實地,會同本會會員信眾大德,鳩資成美,興建會館,仁風義行堪欽,厥功告竣,功德殊 勝。更仰叨呂仙祖聖德垂蔭巨庇,會務興旺,道脈賡續;爰就此功德圓滿之際,當思飲水思源,感恩圖報。

        造館功就,南宮感格,褒揚丹表,以昭後傚。茲登列購買捐獻人士及十方善信大德芳名錄於會館登錄留存。

 
 

購  買  土  地  緣  起

建館之初,土地 尚未鑑界,因有部份佔用私有土地,呂仙祖聖蹟顯化,托夢指示八十多歲高齡吳地主,土地必需賣給呂仙祖慈善功德會作為諸位大德種植福田之地。 經本會第六屆第十次聯席會議,決議通過購買會館內外土地三筆共一百餘坪,並推選五名(理事長黃建雄、常務理監事倪再福、張家絃、黃立霖、何明發)代表本會 與地主洽購,地主願意依公告地價減半金額出售土地給本會。

於101年5月 25日土地完成簽約,因慈善團體不動產之財產必需經法院登記公證為社團法人,101年9月7日完成登記,土地過戶於101年9月20日完成過戶交清。

購買土地款項來 源,因本會慈善款用於救助貧困弱勢團體,購買土地未動用慈善基金款額,由第六屆全體理監事、幹部、十方善信大德盡心盡力自由樂捐。不足款額由貸款支付。

造館土地購買功 就,南宮感格,褒揚丹表,以昭後倣,當思飲水思源,感恩圖報。玆登列購買、土地捐獻人士及十方善信大德芳名錄於會館登錄留存。

                                          團法人基隆巿呂仙祖慈善功德會

                                                                     理事長黃建雄敬誌暨全體理監事一同

一〇四年五月三十一曰

乙未年四月十四曰

 

 

 

呂    祖    生    平

( 文 出 木 柵 指 南 宮 仙 公 廟,作 者 張 寶 樂 先 生 授 權 使 用。 )

       呂洞賓,名岩,字洞賓,道號純陽子,唐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人。呂岩乃宦門之後,祖輩數世皆為朝廷顯宦。上祖呂子臧,隋末拜登州剌史,又 為南陽郡丞,後封為南陽郡公。至唐代,高祖呂諲,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吏部尚書。曾祖呂延之為浙東節度使。祖父呂渭為禮部侍郎。呂渭生四子,其中溫、 恭、讓皆居顯位。呂讓系呂岩之父,曾官拜海州剌史。
       呂洞賓生於798年(唐貞元十四年),卒年不詳,是唐末著名的道學家、醫學家、養生學家、書法家和丹經詩人。宋金以來道教各派特別是全真道尊其為師祖。
       呂洞賓自幼聰敏過人,過目成誦,出口成章。長大後「身長五尺二寸,喜頂華陽巾,身衣黃白衫,系一皂絛,狀類張子房,二十不娶。」會昌年間(841─846 年),呂洞賓參加進士考試落榜。直到862年(咸通三年),才考中進士甲科,年已64歲。曾任五峰、廬山、潯陽(今九江市)縣令。遊廬山偶遇鍾離權,浩然 發棲隱之志,棄官從道,結茅於廬山等處。後又到中條九峰山(今芮城縣大王鎮西堯村北後山)、終南山等處,潛心學道。曾遍遊江、淮、湘、鄂、魯、豫、粵、浙 等地,施醫治病,懲惡揚善,行俠佈道。
       任繼愈主編的《中國道教史》(1990年6月第1版,1997年7月第5次印刷)指出:「唐末五代的社會動亂,給修道之人的隊伍中,又增添了兩類人,其中 一類,就是仕途無望,歸隱山林,從道教中尋找寄託的人。這部份人中,有的是舉進士不第,遂退歸林下,有的是辭官而去,逃於世外。」「另有一類專修道教之方 術的人,以求在亂世中或生存自保,或救助貧弱。這類人雖然並不一定都是讀書人,但也同是借道教以度亂世。」「唐末五代所出現的這兩類追求道教的人物,可以 找到一個把這兩類人物融於一身,而又對後來道教發展影響最大的人類來作為代表,這個人物就是後來被傳為神仙的呂洞賓。」
       呂洞賓作為「對後來道教發展影響最大的人物」,在台灣南懷瑾先生著《中國道教發展史略》中,給予很高評價:「晚唐以後,有呂純陽真人,忽自崛起於道教之 間,卓然特立,歷宋、元、明、清千餘年而至現代,幾如太上老君的副業。自元朝以來,又被尊封為「孚佑帝君」,其聲望之隆,震撼中外,可謂唐代新興道教的革 命神仙,殊非張道陵、寇謙子、葛洪、陶弘景等先知所及」。「總之,呂純陽新興道教的宗旨與傳統,是以直接上承東漢時代正統道家魏伯陽的丹法為道統,大有擺 脫道教的宗教形式而別具風格。若從純粹的道家立場而言,以其比擬佛教禪宗派的大師,如百丈、馬祖、黃檗、臨濟師徒,並無遜色。由秦漢以來,迄于晚唐的道 教,一向皆在魚龍混雜、支離破碎的狀態中。自呂純陽以後,正統道家與道教,忽自別有一番面目。因此產生宋、元以後,道教各宗的道派與丹法,猶如禪宗在晚唐 以後,興起五家宗派的盛況,實在皆由呂純陽新興道教而開始」。因此,呂祖確是宋金以來新興道教的思想領袖。
       道教內傳說他遇苦竹先生,傳得高奔上聖之法;遇大素真君,傳得太玄日月之法;遇火龍真人,傳得天遁劍法。在長安遇鍾離權,經過「十試」,授金丹太乙之功。 他改劍術為「第一斷色欲;第二斷貪嗔;第三斷煩惱」。他改丹鉛與黃白之術為內功。以慈悲度世為成道的路徑,強調慈悲博濟為道,能修而行之者為仙。他和鍾離 權改變了修道著作理明法暗的狀況,第一次向人們披露了修道的具體方法,強調精、氣、神的整體修煉與陰陽五行觀念的結合,是改外丹為內丹的重要人物。
       呂洞賓懷有救世之志,認為人若能忠於國,孝友于家,信于交友,待下以仁,不慢自己,「不欺暗室」,以方便濟物,「以陰騭格無,人愛之,神鬼敬之,即此一 念,也與吾同」,雖不曾相見,「猶見吾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呂洞賓重視道德教育。從他的有關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吸收了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把忠孝誠信、 遜悌謙恭、仁義禮智作為道德教育的內容,而忠孝誠信則為核心。他說:「忠孝二端,為天地間第一根本。」「道中不止忠孝,而忠孝為行道始。」「莫大神通,全 在忠孝。」他認為,父母「十月懷胎」、「三年乳哺」、「自忍飢以飽其子,自受凍而衣其兒。」「欲報親恩,自當竭力盡心才是。」他還認為,「能孝即能忠,能 忠必先孝。」那些「信誠仁德,遜悌謙恭,心正神明,心正慧靈」的孝忠之人,自然有仙師引度成功。不僅世人應該如此,而且神仙亦然,「無不忠孝之神仙,無不 忠孝之佛祖。」他說:「(不孝親者)鳥獸弗若,在世則為人鄙賤,在國則為法不容。上而神瞋,下而鬼惡。或水火瘟厲鬼魅厄數難逃,甚而雷轟電擊,震屍毀體, 火水不受。」「故忠孝之人,朝廷褒之,史冊傳之,天道佑之,鬼神敬之。以視不忠不孝,顯被刑誅,陰遭鬼責,萬世貽譏,永沈惡趣者,奚啻天壤。故凡疫癘刀 兵,水旱飢饉,皆不忠不孝之招也。」呂洞賓自幼尋儒業,入道之後,又主張三教合一,殊途同歸。所以,他的道德教育思想與儒家十分相近。不同的是,儒家施孝 忠仁義之教,是為了正序明倫、流芳百世;呂洞賓宣揚忠孝仁義的目的卻在於延年益壽,得「道」成仙。呂洞賓提出道德教育和修養的方法,一是稱善、棄惡、改 過。他說,稱善「可以寡禍,可以致祥。」「不獨一身榮昌,子孫亦獲吉慶;不獨一家康泰,一裏盡得消殃。」「念於善,則屬陽明,其性入於輕清,此天堂之 路。」而且,他還認為「雖明丹理,不稱行動,損他利己,魔來塹靈。」學道之士「先須稱善功,善功多稱道緣通。」然而「天下之人,為善者少,作惡者多。」所 以,呂洞賓告誡一切世人,應當擺脫惡念,棄惡從善。不僅自己如此,而且還要教化他人,行善棄惡。他說:「行吾道者,如遇不善之人」,不能「乘人過失,指摘 瑕疵,恣肆譏訕,妄行詆識,表自己之長,暴揚人短」,而要「以德理化之」,「要柔以處之,和以接之」,「即彼汩沒已深,斫喪已甚,稔惡不悛,遽難感化者, 亦須善待之。」「積過則如丘山,積功則如勺水。生死權衡,一念轉輪。」但是,人也不能存心動果報之念,因為存心果報,就是「作不善之根」。他說:「如人行 一善,或十善百善,私心計曰:天其有以報我乎?如其不報,則以為作善無用矣,而作善之心輟。如人行一不善,或十不善,百不善,私心亦計之曰:天將有以報我 乎?如其無報,則以為作不善無傷矣,而悔過之心輟。」他還強調,「人孰無過,惟在知悔而善補。」「惟知有過,則宜速改。」「人但一心悔過自修,道不遠 矣。」「能改一過,即獲一善。」二是強調修「道」必須先修心,以保持天真自然的本性。心是精、氣、神的主宰,希賢希聖都不久乎此心。修心首先要「寡欲清 心,能知靜攝」,才可希冀長生不死,脫質成仙。其次,要內觀自省。「大凡作事,不必問人之是非,必要內省。」「上古神仙諸佛,也是人修得。」「明哲宜為效 法」。
       關於呂洞賓的日常生活,從其詩作中可以看出,「閑來無事玩青山,悶即街頭貨丹藥」,「起來旋點黃金賣,不使人間作孽錢」,點金合藥,以此為生。「木雕泥塑 靜中身,心境休沾一點塵」。「閉門清晝讀書罷,掃地焚香到日晡」,靠坐禪、讀書來度日。「綠酒醉眼閑日月,白蘋風定釣江湖」,「等閑倒盡十分酒,遇興高吟 一百篇」,以垂釣、飲酒、賦詩、作書自娛。此外又弈棋、舞劍、撫琴,這些都是士大夫所崇尚的,再加上道教的煉丹、佛教的坐禪,寄情物外,了絕塵緣,的確是 避亂全生的好辦法。宋徽宗的宣和內府藏有呂洞賓的草書作品。《宋史.陳摶傳》謂:「關西逸人呂洞賓,有劍術,年百餘歲,步履輕捷,頃刻數百里,數來摶齋 中。」後代傳說他能飛劍取人頭。呂洞賓精于道教之方術,並能以各種方術助善除惡,解人急難。他有度人之心,盡遊人間,而人不識。或做讀墨客,索價甚昂,沒 有人理他;或作傲士,忽然而來,又飄然而去,要等到他去後,人家方始知道是神仙,而懊惱之至。所以後代演變出許許多多關於呂洞賓為人醫病、救度窮人、懲除 惡人的故事,並把各種神仙方術,神仙故事,都附會到呂洞賓身上,使他成為道教中無所不能的神仙人物。從宋代起呂洞賓信仰形成後,被道俗共同奉為八仙之一, 且在八仙中最為著名。
       金元之間,全真道大興,崇奉呂洞賓為師祖,逐使呂祖廟、純陽宮遍及南北各地。芮城縣永樂鎮招賢裏系呂洞賓故里,被全真道視為祖庭之一。元初將呂公祠觀擴建 為規模宏大的大純陽萬壽宮,俗稱永樂宮。宮中純陽殿五十二幅壁畫為《純陽帝君新遊顯化圖》,即描繪呂氏作為神仙中人的一些「事跡」。
       呂洞賓多次受到封建統治者的詔封:1119年(北宋宣和元年),詔封為妙通真人;1269年(元至元六年),封為純陽演正警化真君;1310年(元至大三 年),加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同時被全真道推為北五祖之一。在全真道的道觀裏,大都有呂祖殿或祠,供奉呂洞賓。
       呂氏著作有《九真玉書》、《青山堂易說》、《指玄篇祕注》。《全唐詩》中有詩四卷。《道藏輯要》錄其詩作等。台灣著名學者南懷瑾稱呂洞賓為「革命神仙」, 贊賞他極力弘揚內丹派新道教,一改陳腐誤心性命的外丹舊教,可與「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文公相匹配。

 

 

本網頁由中華孚佑帝君雲端協會籌備處協作